谈球吧注册把比亚迪新能源巴士出口到乌兹别克斯坦,把二手工程机械出口到拉丁美洲,再把马拉维的大豆、阿富汗的松子进口到湖南……在一群国际青年、企业机构和创业平台的共同努力下,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国际青年创业港(以下简称“国际青年创业港”)贡献了一个又一个“长沙首次”。

  11月7日,星辰全媒体记者走进国际青年创业港,对话各国青年、入驻企业、创业平台,感受长沙扑面而来的创业热情和蓬勃生机。

  “湖南每年有近7000位外籍青年在湖南读书,但毕业后能留在湖南的大约只占3%,造成了很大一部分的人才流失。”湖南自由贸易试验区长沙片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王浩介绍道。

  如何留住外籍青年,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身优势,推动长沙外贸高质量发展?国际青年创业港突破了外籍留学生需硕士毕业2年后才能发放工作签证的难点,挑选有意向、有资源的优秀应届毕业生,由门发放创业签证,并给予创业指导和帮扶。

  来自非洲贝宁的乔力便享受到了这一福利。今年,乔力从中南大学本科毕业后,成功拿到了2024年首张创业签证,于8月份正式注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把来自湖南的假发、五金产品、农业机械产品等出口到西非各国。

  “有了创业签证,我去跟供应商谈合作时,他们会更加信赖我,同时,我也会获得更多的交流机会。”23岁的乔力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向记者分享他的近期动态。“我前些天去了很多城市,跟工厂谈合作,这个月的22号左右计划回非洲见一些客户,拿订单回来后再开始做业务。”目前,公司在谈意向订单已达约30万美元。

  在乔力看来,长沙是一个把中非经贸合作做得很好的城市,特别是在湖南高桥大市场,他充分感受到了中非经贸合作的友好与活力,也进一步坚定了留在长沙创业的想法。

  “我很喜欢湘菜,在别的城市也会找湘菜馆吃饭。”在长沙生活了四年的乔力早已适应了这里的一切,他希望未来自己也可以在非洲建立一个像长沙这样的“国际青年创业港”,服务中国企业家在非洲落地创业。

  “我在中国有13年了,这里就像我的第二故乡。”小米来自非洲马达加斯加,两年前,她从生活近十年的城市武汉搬到长沙,开启进出口贸易的新事业。谈及选择长沙的理由,小米表示:“长沙有源源不断的订单,还有热情好客的伙伴,来到这里就像回到了家。”

  在国际青年创业港,小米热情地向记者介绍自己的直播间,里面摆放着包包、香草等各类商品,每周她都会在这里通过TikTok平台开启直播,将国内优质的3C产品、家电、服装及安防产品等出口到东南亚、非洲、欧洲等地。“我觉得自己在建一座桥梁,为中国和非洲的货商提供更多便利,让彼此交往更加密切。”小米感慨道。

  “小米是我们合作的国际青年之一,我们对有直播意向的青年进行培训,帮助他们打造个人IP,从而推动国内商品和文化走向海外。”创业港企业欧猫电商董事长邓明轩分享道,“国际青年创业港帮助我们企业更好地对接海外需求,为我们提供了充足的人才资源。”

  一年多的时间,国际青年创业港引进了华夏源、飓速等18家企业,已和26个国家开展贸易,实现外贸12亿元,每年可产生税收约800万、收取租金约130万,既实现了制度创新,又盘活了资产。入驻创业港的企业为国际青年提供实习岗位、创业场景、资源对接、人才培训等服务。

  此外,国际青年创业港积极推动区校联动,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3所高校签署了联合培养协议,由长沙片区向高校推荐有潜力的外籍学生,学校择优录取、重点培养,建立了政、企、校海外人才交流通道。

  在国际青年创业港,越来越多的人才被看见,越来越多的故事被讲述,国际人才之花灿然绽放,期待更多国际青年来到“创业港湾”大展拳脚,亮出长沙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