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球吧中国官方网站在迪庆州维西县启别村,纳西族姑娘、“90后”返乡创业青年和艳群开办的民宿中,游客正在体验民俗文化。

  云南省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云南省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今年将“实施‘创业云南’建设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9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从加强创业主体培育、强化创业项目培育、培优创业载体、促进创业数智融合、提升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降本减负、优化创业服务7个方面明确29项具体任务,着力发挥创业创造财富、促进就业、引领创新作用。

  云南省还聚焦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旅居人才等创业意愿强、有基础的群体,加大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大创业”工作格局,打造“七彩云南·创业福地”品牌。目前,这一政策措施正逐步落实落地,成为鼓舞创业者积极拼搏、踔厉奋发的强劲动力。

  大学毕业的“90后”姑娘丁继楠,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的“代言人”,也是把新时代元素融入梯田文化的代表。2020年回家探亲时,她看到了帮助家乡发展的可能,毅然辞去工作返回家乡,成为一名自媒体博主。在短视频中,她身着民族传统服饰,通过抖音等平台向网友介绍哈尼文化和元阳的抓鱼、插秧、特色美食等,成为民族文化传播者中的一员。

  丁继楠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主动与当地农户合作,带领当地村民参加抖音“乡村英才计划”培训,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与销售渠道等,群众的腰包不断“鼓”起来。同时,她提出“1个村庄、3个品牌、3个循环、5个旅游+”的运营模式,打造了“梯田礼物”等农产品品牌与“徊境民宿”等住宿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丁继楠的公司吸纳就业人员13人,营业收入120万余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开办饭店3家、民宿1家,零工就业100余人。

  丁继楠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者,也是云南构建“大创业”格局、落实创业政策的受益者。近年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推动出台《云南省推进重点群体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7条措施》《云南省支持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云南省进一步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围绕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前推就业指导帮扶、加大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等方面,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其中,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每年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创业,对入驻省级创业载体的大学生企业进行场地租金减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每年立项支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00项以上,促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每年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1万人以上。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落实好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训、资金、场地、用工、营销等扶持政策,助力返乡创业项目更好发展。同时将招引高层次创业团队创业,激发科研人员创业活力。

  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力度。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在滇创业支持计划,对留学人员回国在滇创业项目按照三个等次分别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助。做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申报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审批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和优秀创业项目,按规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20万元创业支持资金。

  随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落实,云南省创业政策机制更加健全,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业主体更加活跃,创业促进就业优良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不断增强,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刘庆波是镇雄籍返乡创业代表之一,他早年在南昌求学,通过勤工俭学在不同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见识,后来在浙江武义创立浙江巨成门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在五金门窗行业的创业之路,目前担任浙江巨成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金华市昭通商会常务副会长。

  2023年10月,在镇雄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引领下,刘庆波与金华市昭通商会成员一起,组团返乡创业,在以勒镇“西南五金城”成立巨成门业镇雄分公司。目前,公司拥有5层楼厂房,布局了3条5G智慧木门、2条橱柜衣柜面板、2条集成墙板生产线。生产及销售岗位预计解决600余人就业,年产值达1.5亿元。

  目前,镇雄县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有49万人,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经过多年的培育,仅五金工、缝纫工、水晶工等技能人才就超20万人,部分务工人员成为企业家、管理精英或高技能人才,积累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一些早年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后,返乡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开发重点产业领域创业项目,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加大人才引进、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加快技术和服务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开放创新创业资源,引导支持创业者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掘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如今,镇雄县紧抓产业与园区经济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回引落地一批纺织、服装、五金等劳动密集型全产业链创业主体,不断扩大县域经济体量和就业容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互促共进。

  对于云南而言,“支持创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有支持项目培育的“真金白银”。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针对创业主体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设立“云岭创业贷”专项。今年8月“云岭创业贷”在全省全面推广,截至11月8日,受理申请超3000笔、金额超20亿元;授信超1600笔、金额超7亿元。通过创业担保共扶持创业近4万人,发放91亿元以上,带动(吸纳)就业近11万人。同时全面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组织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依托各高等院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培养创业意识,培育新的创业主体,目前共组织创业培训3.88万人。

  创业项目除了资金和培训支持外,还需要项目孵化与对接。云南省将打造“创业金点子库”,每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业创意方案,为创业者提供经验指导和启发创新;打造“云创滇峰”创业活动品牌,组建区域创业联盟,每年组织“云创滇峰”项目对接会、沙龙、文化节、巡回指导月、青年创业服务季等活动。同时建强基层创业服务网,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创业服务窗口,在各级创业孵化载体设置创业服务专区,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在社区、村落延伸创业服务、拓展创业服务事项,构建多部门协同、全流程发力的创业服务格局。

  普洱市思茅区老爪箐居民小组借助产地优势,大力发展“咖啡+文旅”产业,引入子元咖啡厂入驻农研基地打造普洱首家稻田咖啡,植入窑烤披萨、围炉煮茶、“浑”水摸鱼、手工部落体验、棒球体验、农业研学等业态,让游客可品、可赏、可参与,让游客拥有深入的旅游体验,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老爪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亮点庭院,盘活集体土地资产,打通集体土地招商路子,优化创业生态,不断探索“绿美乡村+创业”模式,吸引了更多青年返乡创业,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老爪箐已实行39户院落500平方米文化墙提升计划、16户创业主体形象IP打造计划,以茶叶、咖啡、民族传统手工制作等产业为牵引,带动100余名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在好风景中生活、在好风景中创业、在好风景富。

  老爪箐是云南省推进创业小镇、街区、社区、村落建设的一个缩影。《“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厅市共建”,搭建“1+9+N”高水平创业平台,形成可复制、能借鉴、宜推广的“七彩云南·创业福地”普洱样板;同时充分利用云南省特色资源,发挥青年等创业主体作用,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创业”“文旅康养+创业”“绿美乡村+创业”等模式,每年根据预算规模认定一批创业小镇、创业街区、创业社区、创业村落,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200万元、60万元、30万元的补助资金。每年从创业小镇、街区、社区、村落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省级创业孵化载体中评选省级创业孵化园区,每个给予500万元补助资金。目前,共有省级创业载体208个。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还提出,大力推广“特色资源+电商”创业模式,鼓励创业者结合本地特色优势、资源禀赋,联动头部电商建成“云品选品基地”和“云南网红直播基地”,充分依托电商平台进行创业。赵朝鹏这位“85后”返乡创业的曲靖“老村长”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因土味“硬核”大喇叭方言喊话火出圈,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亿次,点赞转发量突破2000万次。

  2021年,赵朝鹏带着几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从昆明回到家乡沾益区红瓦房村,在村头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做起了农产品直播带货。他新建了直播小院,免费向“三农”主播开放,通过直播带货大大提高了红瓦房村的知名度,带火了村里的旅游。短短几年间,红瓦房村新建了乡村会客厅、咖啡馆、博物馆、旅馆等,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红瓦房村先后迎来28万游客,入驻商户26户,带动本地群众就业100余人,实现营收180余万元,实现了“电商创业+载体孵化”的有效结合。

  此外,云南省还将建设七彩云南创业服务中心,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国有资产闲置场地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业平台合作,建立省级创业政策库、项目库、资金库、人才库、专家库、培训库、赛事库,促进创业资源要素整合融合、自由流动、精准匹配、聚合释能。

  深秋时节,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村,漫山的仙人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前来考察仙人掌产业的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该村从“贫困落后石漠村”到“中国仙人掌第一村”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庄子田村在党支部鲁春红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仙人掌产业,实现石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活动上,鲁春红的“石漠花开变黄金”创业项目荣获全国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三等奖。2023年,鲁春红的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累计与200余户群众签订订单协议,“订单式”种植面积3500亩、购销560吨,产业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320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组织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今年7月,在玉溪市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云南省选拔赛上,共有1188个项目报名,760个项目参加州(市)选拔赛,共选拔推荐104个项目参加省级选拔赛,择优推荐17个项目参加全国选拔赛。9月26日,“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在山西省大同市落下帷幕,云南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和“创翼之星”奖12个,5个项目被授予“全国优秀创业项目”称号。

  接下来,云南省将围绕创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优质创业培训示范机构、创业指导专家团队、创业竞赛选拔培育等多位一体的培训赋能体系,提供跟进式创业指导服务。其中对创业培训项目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每年培训4万人以上;联合省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领军企业等开展“创业云南训练营工程”,提升创业项目负责人经营管理和成果转化能力;整合赛事活动,推动以赛促创,每两年举办一次“创业云南”综合性大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全省人社部门正加强全局统筹、聚合优势资源、强化要素支撑、优化全程服务,促进创业政策链、资源链、平台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着力构建全省“大创业”工作格局,努力营造让创业成为云南发展的活力名片,让云南成为各类人才的创业热土。(董夏泓 李海球)

  在迪庆州维西县启别村,纳西族姑娘、“90后”返乡创业青年和艳群开办的民宿中,游客正在体验民俗文化。

  云南省高度重视创业工作,先后出台《云南省加快提升创新创业活力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措施,今年将“实施‘创业云南’建设行动”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促进创业带动就业。

  今年9月,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部门联合印发《“创业云南”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重点从加强创业主体培育、强化创业项目培育、培优创业载体、促进创业数智融合、提升创业能力、推动创业降本减负、优化创业服务7个方面明确29项具体任务,着力发挥创业创造财富、促进就业、引领创新作用。

  云南省还聚焦大学生、返乡农民工、退役军人、致富带头人、旅居人才等创业意愿强、有基础的群体,加大政策支持,着力构建“大创业”工作格局,打造“七彩云南·创业福地”品牌。目前,这一政策措施正逐步落实落地,成为鼓舞创业者积极拼搏、踔厉奋发的强劲动力。

  大学毕业的“90后”姑娘丁继楠,是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梯田的“代言人”,也是把新时代元素融入梯田文化的代表。2020年回家探亲时,她看到了帮助家乡发展的可能,毅然辞去工作返回家乡,成为一名自媒体博主。在短视频中,她身着民族传统服饰,通过抖音等平台向网友介绍哈尼文化和元阳的抓鱼、插秧、特色美食等,成为民族文化传播者中的一员。

  丁继楠发挥联农带农作用,主动与当地农户合作,带领当地村民参加抖音“乡村英才计划”培训,提供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与销售渠道等,群众的腰包不断“鼓”起来。同时,她提出“1个村庄、3个品牌、3个循环、5个旅游+”的运营模式,打造了“梯田礼物”等农产品品牌与“徊境民宿”等住宿品牌,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丁继楠的公司吸纳就业人员13人,营业收入120万余元。在她的示范带动下,村民开办饭店3家、民宿1家,零工就业100余人。

  丁继楠是大学生返乡创业带动就业的实践者,也是云南构建“大创业”格局、落实创业政策的受益者。近年来,云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先后推动出台《云南省推进重点群体创业行动实施方案》《关于进一步推动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17条措施》《云南省支持青年创业兴乡三年行动》《云南省进一步稳就业促发展惠民生20条措施》等政策措施,围绕扩大政策覆盖范围、前推就业指导帮扶、加大创业扶持、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做电商等方面,强化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业就业的政策支持。其中,政府投资开发的创业载体,每年安排30%左右的场地免费提供给高校毕业生创业,对入驻省级创业载体的大学生企业进行场地租金减免。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工程,每年立项支持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2000项以上,促进创意设计成果转化。每年组织大学生创业培训1万人以上。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支持农民工、退役军人返乡创业,落实好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培训、资金、场地、用工、营销等扶持政策,助力返乡创业项目更好发展。同时将招引高层次创业团队创业,激发科研人员创业活力。

  加大留学人员创业扶持力度。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在滇创业支持计划,对留学人员回国在滇创业项目按照三个等次分别择优给予最高50万元、30万元、20万元资助。做好中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启动支持计划申报工作,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对审批确定的重点创业项目和优秀创业项目,按规定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20万元创业支持资金。

  随着系列措施不断推进落实,云南省创业政策机制更加健全,创业环境持续优化,创业主体更加活跃,创业促进就业优良生态体系逐步形成,创业带动就业作用不断增强,创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刘庆波是镇雄籍返乡创业代表之一,他早年在南昌求学,通过勤工俭学在不同的行业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见识,后来在浙江武义创立浙江巨成门业有限公司,开启了在五金门窗行业的创业之路,目前担任浙江巨成门业有限公司总经理、浙江省金华市昭通商会常务副会长。

  2023年10月,在镇雄县委、县政府招商引资引领下,刘庆波与金华市昭通商会成员一起,组团返乡创业,在以勒镇“西南五金城”成立巨成门业镇雄分公司。目前,公司拥有5层楼厂房,布局了3条5G智慧木门、2条橱柜衣柜面板、2条集成墙板生产线。生产及销售岗位预计解决600余人就业,年产值达1.5亿元。

  目前,镇雄县长期在外务工人员有49万人,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福建等经济发达省份,经过多年的培育,仅五金工、缝纫工、水晶工等技能人才就超20万人,部分务工人员成为企业家、管理精英或高技能人才,积累了大量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资源。一些早年外出务工人员看到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后,返乡创业的意愿越来越强。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开发重点产业领域创业项目,聚焦全省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加大人才引进、市场拓展、品牌建设、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鼓励大型企业加快技术和服务等创新创业支撑平台建设,开放创新创业资源,引导支持创业者瞄准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发掘创业项目开展创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构建“龙头企业+配套企业”生态圈。如今,镇雄县紧抓产业与园区经济发展,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回引落地一批纺织、服装、五金等劳动密集型全产业链创业主体,不断扩大县域经济体量和就业容量,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与高质量充分就业互促共进。

  对于云南而言,“支持创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有支持项目培育的“真金白银”。今年,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针对创业主体普遍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创新设立“云岭创业贷”专项。今年8月“云岭创业贷”在全省全面推广,截至11月8日,受理申请超3000笔、金额超20亿元;授信超1600笔、金额超7亿元。通过创业担保共扶持创业近4万人,发放91亿元以上,带动(吸纳)就业近11万人。同时全面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组织全省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依托各高等院校、技师学院和社会培训机构,组织有创业意愿和创业能力的劳动者参加创业培训,培养创业意识,培育新的创业主体,目前共组织创业培训3.88万人。

  创业项目除了资金和培训支持外,还需要项目孵化与对接。云南省将打造“创业金点子库”,每年面向全国征集创业创意方案,为创业者提供经验指导和启发创新;打造“云创滇峰”创业活动品牌,组建区域创业联盟,每年组织“云创滇峰”项目对接会、沙龙、文化节、巡回指导月、青年创业服务季等活动。同时建强基层创业服务网,在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设置创业服务窗口,在各级创业孵化载体设置创业服务专区,在高校设立大学生创业指导站,在社区、村落延伸创业服务、拓展创业服务事项,构建多部门协同、全流程发力的创业服务格局。

  普洱市思茅区老爪箐居民小组借助产地优势,大力发展“咖啡+文旅”产业,引入子元咖啡厂入驻农研基地打造普洱首家稻田咖啡,植入窑烤披萨、围炉煮茶、“浑”水摸鱼、手工部落体验、棒球体验、农业研学等业态,让游客可品、可赏、可参与,让游客拥有深入的旅游体验,也成为带动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老爪箐打造出各具特色的精品、亮点庭院,盘活集体土地资产,打通集体土地招商路子,优化创业生态,不断探索“绿美乡村+创业”模式,吸引了更多青年返乡创业,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

  目前,老爪箐已实行39户院落500平方米文化墙提升计划、16户创业主体形象IP打造计划,以茶叶、咖啡、民族传统手工制作等产业为牵引,带动100余名当地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实现在好风景中生活、在好风景中创业、在好风景富。

  老爪箐是云南省推进创业小镇、街区、社区、村落建设的一个缩影。《“创业云南”行动计划》提出,通过“厅市共建”,搭建“1+9+N”高水平创业平台,形成可复制、能借鉴、宜推广的“七彩云南·创业福地”普洱样板;同时充分利用云南省特色资源,发挥青年等创业主体作用,探索“高原特色农业+创业”“文旅康养+创业”“绿美乡村+创业”等模式,每年根据预算规模认定一批创业小镇、创业街区、创业社区、创业村落,每年分别给予200万元、200万元、60万元、30万元的补助资金。每年从创业小镇、街区、社区、村落以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支持建设的各类省级创业孵化载体中评选省级创业孵化园区,每个给予500万元补助资金。目前,共有省级创业载体208个。

  《“创业云南”行动计划》还提出,大力推广“特色资源+电商”创业模式,鼓励创业者结合本地特色优势、资源禀赋,联动头部电商建成“云品选品基地”和“云南网红直播基地”,充分依托电商平台进行创业。赵朝鹏这位“85后”返乡创业的曲靖“老村长”正是这方面的代表,他因土味“硬核”大喇叭方言喊话火出圈,视频在各大网络平台上的播放量已经突破5亿次,点赞转发量突破2000万次。

  2021年,赵朝鹏带着几名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从昆明回到家乡沾益区红瓦房村,在村头一间破旧的土坯房里做起了农产品直播带货。他新建了直播小院,免费向“三农”主播开放,通过直播带货大大提高了红瓦房村的知名度,带火了村里的旅游。短短几年间,红瓦房村新建了乡村会客厅、咖啡馆、博物馆、旅馆等,成为游客网红打卡点。红瓦房村先后迎来28万游客,入驻商户26户,带动本地群众就业100余人,实现营收180余万元,实现了“电商创业+载体孵化”的有效结合。

  此外,云南省还将建设七彩云南创业服务中心,依托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或国有资产闲置场地资源,引入社会力量搭建综合服务平台,加强与国内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创业平台合作,建立省级创业政策库、项目库、资金库、人才库、专家库、培训库、赛事库,促进创业资源要素整合融合、自由流动、精准匹配、聚合释能。

  深秋时节,文山市新平街道庄子田村,漫山的仙人掌绿意盎然、生机勃勃,前来考察仙人掌产业的人们纷纷竖起了大拇指,赞叹该村从“贫困落后石漠村”到“中国仙人掌第一村”的美丽蝶变。

  近年来,庄子田村在党支部鲁春红的带领下,因地制宜做大做强仙人掌产业,实现石漠化治理与绿色经济协同发展。在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大赛暨创业成果展示活动上,鲁春红的“石漠花开变黄金”创业项目荣获全国赛乡村振兴专项赛三等奖。2023年,鲁春红的文山菁啊妞农业有限公司累计与200余户群众签订订单协议,“订单式”种植面积3500亩、购销560吨,产业带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320人,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100万元。

  近年来,云南省积极组织创业大赛等赛事活动,今年7月,在玉溪市举办第六届“中国创翼”创业创新大赛云南省选拔赛上,共有1188个项目报名,760个项目参加州(市)选拔赛,共选拔推荐104个项目参加省级选拔赛,择优推荐17个项目参加全国选拔赛。9月26日,“中国创翼”创业大赛在山西省大同市落下帷幕,云南参赛团队荣获一等奖1个、三等奖1个、优秀奖3个和“创翼之星”奖12个,5个项目被授予“全国优秀创业项目”称号。

  接下来,云南省将围绕创业全生命周期,打造优质创业培训示范机构、创业指导专家团队、创业竞赛选拔培育等多位一体的培训赋能体系,提供跟进式创业指导服务。其中对创业培训项目实施创业培训“马兰花”计划,每年培训4万人以上;联合省外科研院所、知名高校、领军企业等开展“创业云南训练营工程”,提升创业项目负责人经营管理和成果转化能力;整合赛事活动,推动以赛促创,每两年举办一次“创业云南”综合性大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赛事品牌。

  全省人社部门正加强全局统筹、聚合优势资源、强化要素支撑、优化全程服务,促进创业政策链、资源链、平台链、人才链、金融链、服务链六链融合,着力构建全省“大创业”工作格局,努力营造让创业成为云南发展的活力名片,让云南成为各类人才的创业热土。(董夏泓 李海球)